Study_think

思考学习方式,学习思维

方法论:通过拆解马拉松,深刻领会阶梯原理

原文链接

原文摘要

你一定知道那个日本的马拉松冠军选手——山田本一。山田本一获得多个国际马拉松赛事冠军后,退役,并揭秘了自己的夺冠技巧。

那就是,在每次马拉松比赛前,他都要驱车把比赛路程提前走一遍。然后,他把整个比赛路段,分成若干段,分别以各种标志建筑物、地貌特征为标记。

正式比赛时,山田本一就会只考虑当前这一段路怎么跑,然后全力以赴完成这一段赛程。当一段赛程完成后,他就又会全力以赴地完成下一个赛段。

看到这里,我以为,跑马拉松,只要把整个赛段分解成多个赛段,问题就解决了。就好像做学习或工作计划,只要把学习或工作任务,按照时间,分配好进度就能做好。

可事实却打了我的脸。

我的学习计划,工作计划,都不能按期完成,看来拆解目标,可不只是分段、分时、分任务,应该设立进阶条件。

使用阶梯原理的关键,就是如何合理地拆解目标,山田本一的拆解,只是调整了我们实现目标时的心态,那就是心无旁骛,全力以赴做好当前的任务。 而真正合理有效的目标拆解,一定要多设立几个中间标准,并且,你需要先完成前一个,再去进阶下一个目标。

我的思考

学习是一件需要终生持续的事情,因此我总是认为只要我学习了就没有"浪费生命",为此我陷入每天都要学习的"自我感动"中,不去考虑学习的效率。 毕竟再笨也会偶尔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,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快乐,也许那就是"内啡肽"。

我对学习效率要求很低,或者很少考虑这项指标,更多的是凭感觉做事。 毕竟这个指标的考量难度和维度都比较复杂,不像从学习时间这个维度参考。甚至学习时间还有水分,愣神,玩手机偶尔也会被归算到学习时间内。 对自己学习的计算没有办法能真正精确,还有就是人性,总是美化自己,眼睛会自动给自己的外貌进行美化,也会美化自己的学习能力,记忆力等等。

参考山田本一的马拉松阶梯原理: 小步子原理,也叫阶梯原理,心理学上也叫里程碑效应。

他的诀窍: 那就是,在每次马拉松比赛前,他都要驱车把比赛路程提前走一遍。然后,他把整个比赛路段,分成若干段,分别以各种标志建筑物、地貌特征为标记。

一、熟悉整个流程

跟了解马拉松比赛路程一样,学习一个知识需要知道学会哪些东西才能叫入门,知道整个比赛路程,就会对学习的知识任务量有概念。

我总是一股脑找一堆学习方法论,学习资料,文章、书籍、视频。然后想当然的对自己说,坚持看完就会了。

比如学习java,想当然的认为跟着廖雪峰的java资料后面敲一遍代码就会了。事实是,看了两篇文章后就一直停止在那一章节。 我对学会java没有一个概念,不知道怎样才叫入门,把别人的目标直接拿过来,没仔细想过这个是不是自己的目标,当前的教程内容合不合适我, 是偷懒认为跟着别人的教程就会了。

这种情况生活中太多了,买了书(资料)认为就是学会了,收藏锻炼视频就是锻炼了。

二、设立目标

都知道需要设立目标,我平时也没少给自己设目标,甚至会对身边的人说出来,让身边的来一起督促自己,最后结果是周围的人也知道我喜欢乱立Flag了。

上面说的是一个典型的问题,设目标,但是目标其实不清晰,跟第一点有关联,但不全一样。

偶尔会出现我确实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,例如看java学习视频,一共大概128个视频,计划一个月学完,然后一个除法,128/30=4.2。拍脑袋决定一天看5个视频。前期看的时候发现还行,每个视频的时间在13分钟左右,每天看完大概要一个小时。但后来就坚持不下去了。

  1. 并不能保证每天能抽空出1个多小时,碰到加班或者家庭活动,几乎完全抽不出时间来学习。
  2. 前期的介绍类的视频,一个视频只有10分钟,但后期详情视频一个大约30分钟,要按计划的话,2.5小时。远超计划。
  3. 因为对学习内容的不熟悉,看视频会停下来思考,或者跟着敲代码,即使是1个小时的视频,加上理解可能会时间翻倍。

要做出合理的计划,总之不能拍脑袋定了目标后,完成不了就放弃,需要动态更新计划,而不是拖延跟放弃。

  1. 目标内容合理,慢就慢点,每天一共2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应该算是一种极限。
  2. 目标清晰,看视频或文章,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等于白看,甚至记录笔记但转头就忘也是需要改进的。 比如想自己写个博客主题,这个目标就不清晰,怎么做,做成什么样子都是空的。 做这个主题要多久,没有一个考量,一个任务(task)的时间大概控制在1小时左右
  3. 认识到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,不能总是在理想情况下做计划,满负荷学习(工作),总会遇到问题,需要劳逸结合

三、冷启动,坚持

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一般都会很容易产生新奇感,但要是遇到难点,总是解决不了,大概率就是放弃。

因为这个问题经常困扰我,可能我以前解决过这个情况,但没有形成一套方法论,这里先推出一个想法: 继续学习,挑有成就感的知识点学习。 总之需要先继续学习,遇到难题记录下来,然后继续学习。本身学习也是需要通过笔记来复习巩固,记忆力再好还是不如笔记来的实在。 而且能通过复习笔记发现之前的问题。

笔记有一个问题,不像早期知识内容比较贫乏的时候,现在网上能搜到一堆写的比你好的笔记,但这个时候用这个笔记当成自己的笔记等于没有思考,变相等于没有做笔记。这也是一个很要注意的点。

坚持学下去,但不要每次都是从0开始,就想高中被英语单词,最熟悉的第一页,项目是要有推进的。

四、设立奖励

与上面讲的劳逸结合一个意思,人不是机器,不可能总是高强度满负荷学习,需要给自己主动休息的时间。

主动休息也是一种给自己一个信号,我休息了,而不是自己陷入不想开始学习的状态,不停的刷小视频,玩2-3小时,最后人更累。 主动玩游戏,看看动漫视频,做点与学习无关自己喜欢的事情,让大脑接受到"我正在休息"的信号,也是给自己奖励,建立一个正向反馈机制。

五、优先级

四象限法,一个老生常谈的方式,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不能分清哪些事情优先级高,需要多思考。

当然前面也提到,设立了阶段目标后,只需要心无旁骛,全力以赴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记录自己
Built with Hugo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